新華網深圳3月27日電(記者吳俊、馮璐)廣州“嬰兒安全島”啟動近兩個月收治棄嬰262名,因超負荷而暫時關閉。棄嬰數量之多令人震驚,也引發了人們關於“未婚媽媽”現象的追問。據瞭解,不少棄嬰都是媽媽未婚先孕,且缺乏優生優育常識,導致孩子出現疾病並最終遺棄,而這種現象在珠三角打工妹群體中尤為嚴重。
  珠三角打工群體頻現“未婚媽媽”
  記者在深圳、東莞不少工廠採訪時瞭解到,不少年輕女工都有過未婚先孕、墮胎等經歷,“未婚媽媽”現象比較多。
  在百度,有一個專門命名為“未婚媽媽”的貼吧,月活躍用戶3萬人,累計發帖36萬條。網友“袁思嚴”說,“爸爸還不知道,媽媽不讓回家,過年都沒回,一直到懷孕七個月還叫我做引產。我也不希望和寶爸有聯繫,因為沒必要了。”
  還有網友求助稱:“我現在也懷孕了,寶寶爸爸不要這個孩子,我目前還沒有撫養孩子的經濟能力,而且我在不知道已經懷孕的時候,還喝了酒,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承擔以後將要發生與面對的事情,我不忍心去傷害這個孩子,我想賦予他生命,我該不該讓他來到這個世界……好茫然,我該怎麼辦,誰能幫幫我?”
  深圳市婦聯負責宣傳教育工作的歐陽永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談到,深圳婦聯從一些工廠附近的民營醫院瞭解到,未婚先孕的女工大多選擇在這些民營醫院做人流。不少女性自我保護意識缺乏,有的女工多次流產,有的因為身體原因不能人流,只能選擇生育,但孩子生下之後何去何從不得而知。目前深圳婦聯正在推廣女工流動學校,以喚醒女工的自我關愛和自我保護意識。
  “近年來未婚媽媽群體正在逐漸增加,不少未婚媽媽選擇非法墮胎、棄嬰甚至販賣嬰兒等,為社會敲響警鐘。”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說,尤其是打工妹群體,由於背井離鄉,生活空虛單調,更需要異性的慰藉,一旦成為“未婚媽媽”,很難獨自承受來自經濟和輿論的多重“壓力”。
  打工群體的灰色婚戀地帶
  深圳一家女工權益保護機構負責人陳燕娣告訴記者,不少女工都有過“未婚先孕”的經歷,由於打工生活漂泊不定,男女雙方都對未來缺乏信心,因此不急著談婚論嫁,有的是懷孕之後奉子成婚,但更多的選擇放棄。
  記者還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已婚外來工由於長期兩地分居,與伴侶感情日漸淡漠,在打工期間又與他人發生戀愛關係。有的外來工(以男性居多)甚至隱瞞婚史,與他人戀愛甚至同居,導致“未婚媽媽”問題頻發。
  廣東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日前發佈近五年的重婚犯罪案件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超過八成重婚涉案人員為外來務工人員。據法院工作人員介紹,在珠三角等外來工聚集區,不少外來工瞞著留守老家的配偶,在異鄉與他人結為“臨時夫妻”,最終害人害己,鋃鐺入獄。
  據深圳婦女權益機構調查,近年來,婦女權益機構在接待上訪時經常遇到“丈夫多年離家不歸”等訴求。外來工夫妻很多都是男性為賺錢發展而外出,女性為孩子老人而留守。由於戶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外來工家庭的孩子在務工地接受教育的可能很小,使孩子這個維繫家庭關係的重要紐帶無法發揮作用,減少了對外來工的家庭約束,淡化了家庭責任義務。久而久之,一些外來工開始在外面組建“臨時家庭”,甚至與他人非婚生子。
  讓外來工的婚戀不再尷尬
  對於當前尷尬處境之下的“未婚媽媽”現象,曾熱心推動深圳“棄嬰島”建設的深圳市福利中心原主任唐榮生希望,能為“未婚媽媽”提供庇護場所,直至她們的孩子出生,她們可以和福利中心簽訂協議,由福利中心為孩子們找到更好的收養家庭。但唐榮生也談到,“目前也只是制訂方案中,這也充滿爭議,萬一實施,也可能和倫理道德各方面相違背,但不做又怎麼辦呢?”
  歐陽永艷則提出,對於無業者、女工等相對弱勢的未婚媽媽群體,未婚生育可能會使其生活陷入窘境,相關的公益救濟金應該更多地銜接和落實,開展專項救助,或者幫助一些因孕失業的未婚媽媽搭建再就業平臺。同時呼籲社會對於未婚媽媽這一群體有更多的關愛和寬容,給非婚生的孩子一個健康友好的成長環境。
  但更多的專家建議從“防患於未然”的角度,加強對事前預防。“性啟蒙越來越早,但結婚年齡卻越來越晚,這帶來了相當長時間的‘真空期’,此間,關於情感和性的教育不可或缺。”黃細花說,政府、企業、傳媒機構都應對農民工群體進行正確引導,在豐富農民工業餘文化生活的同時,幫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戀愛觀、婚育觀和家庭倫理觀。
  此外,農民工的婚戀“尷尬”也可從鼓勵工廠“夫妻房”、推動農民工帶薪休假等,為農民工家庭生活提供私人空間和充裕時間,從而消除“臨時家庭”“未婚媽媽”等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nnpbq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